景颇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景颇族的习俗

景颇族 。中国云南世居民族之一 。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 。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

景颇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景颇族的习俗

文章插图
景颇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的来历习俗
景颇族的历史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 。唐代 。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 。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 。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 。经民族识别 。确认为景颇族 。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 。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 。7-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 。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 。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 。15-16世纪 。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 。多与德昂、阿昌、僳僳、汉等民族杂居 。景颇族中景颇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
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 。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 。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 。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载瓦等四个支系的语言比较接近 。同属藏缅语族缅语支 。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 。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前者创制于19世纪末 。后者创制于1957年 。
景颇族的饮食
景颇族以米为主食 。吃法有烂米饭、糯米饭、糯米粑粑或竹筒饭 。蔬菜除部分来源于菜园 。多靠采集野菜来制作 。吃法除煮、焖、炒或凉拌外 。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舂菜了 。他们将野菜洗净后精心炮制 。加上豆豉 。豆豉:一种豆子煮熟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生姜、辣椒、盐 。在竹筒或杵臼内舂碎 。其味道鲜美独特 。常用来待客 。景颇族还喜饮水酒 。喜嚼“沙枝”(用草烟、芦子、熟石灰配成的嚼料) 。见面互赠“沙枝”是传统礼节之一 。
景颇族闲时一日三餐 。忙时一日两餐 。主食大米 。喜食干饭和竹筒饭 。所种植的蔬菜大都是不需精耕细作的瓜、豆、青菜、洋芋(土豆)等 。辅以竹笋、水芹、野蒜等 。
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 。农闲时进行渔猎 。比如捕猎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鸟雀 。捕捞鱼蟹、田螺 。景颇族饮酒多是自制的低度酒 。称水酒 。成年男女更喜烧酒 。
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 。熟人相遇互相敬酒 。不是接过来就喝的 。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然后再喝 。大家共饮一杯酒时 。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酒的地方 。再转给别人 。如有老人在场 。先让老人喝 。
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撇、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
景颇族的宗教习俗
崇信万物有灵 。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 。给人以祸福 。供奉的鬼分三类 。即:天鬼、地鬼、家鬼 。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 。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 。主持祭祀的巫师被称为“目陶”(音译) 。最大的祭典“目脑” 。就是为祭“木代”鬼而举行的 。现在主要信仰基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