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潮来袭!车企打响“芯片”保卫战

_原题为:涨价潮来袭!车企打响“芯片”保卫战
摘要【涨价潮来袭!车企打响“芯片”保卫战】芯片荒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全球蔓延 。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统计,截至目前,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15.7万辆,预计在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因此减产超过200万辆 。(中国经营报)
芯片荒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全球蔓延 。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统计,截至目前,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15.7万辆,预计在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因此减产超过200万辆 。
“覆巢之下无完卵 。”因芯片短缺危机,全球各大车企都在遭受影响 。今年以来,先后有沃尔沃、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日产、蔚来等车企调整了部分工厂的生产计划 。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150.3万辆和145.5万辆,环比下降37.1%和41.9% 。而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汽车产销环比下降,芯片短缺是其中原因之一” 。
国内汽车产销比下降的同时,芯片下游供应厂商也因成本过高开启涨价模式 。公开报道显示,国内已经先后有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动微电子”)、南亚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亚昆山”)、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微电子”)等厂商宣布了价格调整通知 。
4月7日至8日,《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致电上述公司 。其中,南亚昆山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根据市场行情,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 。”而截至发稿,灵动微电子和士兰微电子,并未给予明确回复 。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向采访人员表示,芯片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市场供需失衡 。“芯片价格短期内不会大幅回落,需视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而定 。”
工信部“长风”计划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则告诉采访人员,“厂商上调价格主要是市场行为,公司订单多了,交付不了就会上调价格,这样就能通过价格,来减少订单量,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市场调节的手段 。”
芯片涨价潮
“3月份半导体交货周期已增加至16周,芯片短缺问题正在加剧 。”美国金融科技公司SIG在4月7日发布报告称:“目前平均16周的交货周期已经远远超过了2018年的峰值水平 。”
摩根大通研究指出,全球半导体公司芯片供应的缺口,已达到10%~30% 。其中,全球车用相关芯片市场面临40%以上的缺口 。
在全球芯片产能紧张的背景下,国内芯片涨价潮不断袭来 。而此番芯片供应荒主要问题在于晶圆制造环节 。目前,台积电、力积电等作为重要的晶圆制造厂,纷纷出现了供能不足的问题 。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产能已出现“秒光”情况,当前台积电订单已排到2022年年底 。据公开报道显示,台积电将于2021年底开始,取消对客户的优惠,变相涨价 。而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也表示,自2020年以来,晶圆代工价格已调涨30%~40%,且供需持续吃紧,涨价将会一直持续 。2022年力积电的产能已被客户预订一空,现在已开始预订2023年的产能 。
近日,一批芯片产业链企业以需求旺盛、原材料上涨为由发布涨价函,从4月1日起上调了产品价格,涨幅普遍在10%~20%之间 。
南亚昆山便在3月23日宣布,由于CCL的三大原材料价格持续巨幅上涨,且供应紧张,为缓解成本压力,从4月1日开始,拟调涨售价,涨幅为交易总金额的15%~20% 。4月8日,采访人员致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近期确实根据市场需求,在价格上有所调整” 。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知名MCU厂商,灵动微电子也出现在此次涨价潮中 。3月25日,该公司发布了《灵动关于价格策略的沟通函》,指出随着供应链日益紧张,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日益加大,因而上调了公司部分产品的价格 。在上一轮涨价潮中,由于该公司完成了对第一季度的价格不作调整的承诺,而被业界称为“良心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