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广州: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5%、0.5%、0.6%、0 。9% , 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 , 主因广州发展速度较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广州常住人口增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 2011-2019年从4万升至40万 。2017-2020年广州人才流入占比基本稳定在4.1%左右 , 分别为4.3%、4.2%、3.9%、3.8% , 略呈下降趋势 , 人才流出占比持续下降 , 分别为3.8%、3.6%、3.3%、2.9% , 流入大于流出 , 使得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5%、0.5%、0.6%、0.9% , 逐年上升 。从来源看 , 人才向广州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深圳、北京、佛山、东莞、上海、长沙、成都、武汉、惠州、杭州 , 人才流入占比合计达41.0% 。其中 , 深圳占比11.4% , 珠三角城市有4个 , 合计占比24.6% 。人才流入广州主要因为发展速度较快、生活成本较低 。2019年广州GDP增速为6.8% , 高于北京、上海、深圳的6.1%、6.0%、6.7%;2020年广州GDP为2.7% 。高于全国平均2.3% 。广州的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 根据英国经济分析智囊机构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 , 在全球133个城市样本中 , 上海与深圳排名并列第25位 , 北京、广州分别排名49、68位;2019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6.5、22.0、21.4、13.2年 , 广州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2020年广州流入人才的13.3%、4.1%流入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 , 以及服务业 , 明显高于其余9个重点城市 。从去向看 , 广州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北京、上海、杭州、惠州、中山、长沙 , 人才流出占比合计达58.2% 。其中 , 深圳和佛山占比分别为18.7%、12.2% , 珠三角城市有6个 , 合计占比46.2% , 高于2019年的44.9%与北京14.49%的人才流向京津冀都市圈、上海34.6%的人才流向长三角都市圈和深圳32.3%的人才流向珠三角都市圈相比 , 广州人才流向珠三角都市圈城市的比重显著更高 。一方面是因为珠三角多为粤语城市、文化相近 , 另一方面是广州高校数量较多 , 广东省人才为求学向广州集聚 , 毕业后从广州回流至省内其他城市 。根据教育部数据 , 广州普通高校数、211高校数分别为37、6所 , 分别排名第5、6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2019年广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114.1万人、位列全国第一 。
3.2
二线城市:杭宁汉蓉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趋势、渝津有所下降
从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看 , 6个重点二线城市杭宁渝汉津蓉分别为1.6%、0.9%、-0.2%、0.2%、0.0%、0.3% , 杭州最高、重庆最低 。从2017-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变化看 , 杭州从1.0%逐年升至1.6% , 因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且薪酬相对较高;南京、武汉呈上升趋势 , 分别从0.9%、0.0%升至0.9%、0.2% , 南京2016-2020年GDP平均增速在十城中排名第一 , 且2018年实施“宁聚计划”吸引人才 , 武汉2017年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留住人才;重庆原本依靠信息技术产业具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 , 但到了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吸引能力有所下降 , 带动人才净流入转负;天津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 , 从0.2%降至0.0% , 主要因为发展速度放缓且薪资水平在十城中倒数第一 , 成都人才净流入占比由负转正 , 对年轻人吸引力增强 。
- 中国式关系大结局太仓促 临了撒一瓢狗血太多余
- 最新中国贫富标准线
- 睿远基金披露一季报 中国移动成为傅鹏博第一大重仓股
- “皮革奶”事件加剧中国乳品消费恐慌
- 中国中免:一季度净利28.49亿元 同比扭亏
- 中国人寿:一季度净利同比预增55%至75%
- 中国妈妈奶水变少缘于3大困扰
- 专家:中国妈妈母乳更营养
- 中国中免启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相关筹备工作
- 国产奶粉:挽回信心才能迎来中国乳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