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 传统习俗的新传承文明祭祀

清明时节雨纷纷 。这句话大概每个人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 。今年的清明是几月几日呢?其实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清明节习俗 。但是扫墓好像是大家都有的!但是现代生活的发展 。传统习俗的发展也是不错的哦!
民族传统习俗的新传承——文明祭祀
清明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思想理念的转变 。清明祭祀这一传统习俗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但不管形式如何改变 。这都代表了人们对祖先、先人的缅怀和思念 。
作为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同时 。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按照传统习俗 。清明祭祀首先要扫墓即将墓园打扫干净 。然后开始进行祭祀 。这也是清明祭祀的关键环节 。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再将纸钱焚化 。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支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并压上些纸钱 。以示他人 。此坟尚有后人 。随后扣头行礼拜祭 。
如今 。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 。在贵阳 。采访人员从多个墓园了解到 。当地群众已一改以往清明祭祀方式 。采用了鲜花祭祀的方式来祭祀、怀念已故亲人 。这样的文明、简单的祭祀方式目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采纳 。
除此之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 。出于实际生活情况 。比如距离墓地很远、自身行动不便等情况 。现今还出现了网上祭祀的形式 。通过数字网络虚拟了这一传统习俗 。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来祭祀已故亲人 。
古画中的“清明”:既有扫墓习俗又是欢快时节
【清明节习俗 传统习俗的新传承文明祭祀】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一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 。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 。渐渐的 。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之日不动烟火 。只吃凉的食品 。
寒食节要寒食禁火 。唐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 。彩纛鱼龙四面稠 。廊下御厨分冷食 。殿前香骑逐飞球 。千官尽醉犹教坐 。百戏皆呈未放休 。共喜拜恩侵夜出 。金吾不敢问来由 。”所谓冷食 。即已做成的熟食 。据史料载 。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 。因在寒食节用 。又称寒具 。唐宫内的寒食内宴 。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 。寒食禁火 。祭奠先人 。直至今天 。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为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铲除杂草 。放上供品 。于坟前上香祷祝 。燃纸钱金锭 。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 。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 。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 。这种赌博称为“关扑” 。
习俗二:荡秋千
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所以清明节也称“秋千节” 。荡秋千是从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的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为架 。再栓上彩带制成 。后来逐步发展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 。荡得越高 。象征生活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