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酥锅原料配方及制作秘技 酥锅的做法

酥锅的前“食”今生
传说清朝初年,山东一位叫苏小妹的妇女创始了酥锅,故菜名为“苏锅” 。后因此菜肴使用醋烹制,以鱼肉骨刺酥烂为特征,遂改名为“酥锅菜” 。
酥锅可谓无料不酥 。素菜类有藕、海带,荤料有骨、猪肘、鸡、鱼、五花肉等,儿乎你能想到的都能做成酥锅,它具有品种丰富、成本低、
制作简单的特点,适于酒店批量生产,保证出品口味统一,制熟后可保存二到五天,上桌只需改刀即可 。很多初学者在做酥锅时,因为怕糊锅,所以不断往锅中加水,这就是所谓的“有水酥锅” 。这样做出来的成品口感不干香、水分大、香味不足,吃起来像棉絮 。而无水酥锅就是烹制的全程中不加水,全靠调料(醋、酱油等)、白菜等原调料中的天然水分来补水,出来的成品干香十足、软糯无比 。
【无水酥锅原料配方及制作秘技 酥锅的做法】无水酥锅先防糊锅
济南华能大厦行政总厨顾师傅是制作无水酥锅的好手,做好无水酥锅的第一大技术要点就是防止糊锅 。初学者做的“有水酥锅”,全因控制不好火候,所以才不断地往锅里加水,初衷是避免糊锅,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很差 。我们在做无水酥锅时,要想不糊锅,这应掌握以下几点,这样操作起来就会游刃有余了 。

无水酥锅原料配方及制作秘技 酥锅的做法

文章插图
铁锅击败不锈钢锅
器皿的选择不可忽视,一般使用10印的铁锅,因其敞口比较大,所以原料在锅中的受热是环绕型的,热量可以把原料均匀地包起来 。而不锈钢锅的构造是直上直下的,原料受热受局限 。
原料层层摆
酥锅原料的摆放相当讲究,要根据原料的老嫩、易成熟度等特性来定 。一般先用骨头铺锅底,肉类、海带、藕等放在中间,最上面再覆盖豆腐及白菜 。它就像一层一层的盖房子,每一层有玄机,遵循的原则有一点,易成熟者在上,不易成熟者在下,即蔬菜类在上,肉类在下,层数可根据原料的种类来定 。
第一层先铺竹蓖
第一层铺的竹蓖,完全是为防止糊锅而做的铺垫,因为原料中有很多胶原蛋白物质,烹制时易糊锅 。使用竹蓖起一定的隔热作用,一般放两三张即可 。
第二层架起猪骨和整鸡
第二层先铺4根猪骨,成十字形,然后再搭上整鸡,猪骨除为汤汁增鲜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支撑全部原料,使其离锅底较远防止糊锅 。整鸡也可换成整鸭等,在鸡的上面铺一层葱姜(整个酥锅制作中,至少要铺三次葱姜) 。
第三层布满五花肉
将带皮五花肉砍成大件,均匀的填满第三层的空隙,上面铺上一层葱姜 。如果用不带皮的五花肉,长时间加热会造成肉质软烂不成型,影响摆盘效果 。
第四层花生包起来
花生首先要用水泡一晚上,这样成品口感更软糯,然后用棉布包起来,扎实口,如果不包起来,酥好后的花生得一粒粒拣起来,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了人力 。
第五层上藕段、海带
把藕切成大段(只需洗净,无需去皮),均匀地摆在第五层的锅周边,上面铺好海带,最后再铺上一层葱姜进行补味 。
第六层白菜封顶
最后一层放切成大块的白菜 。因为白菜水分大,在烹制过程中流失的水分会渗透到下面的原料中进行补水,这也是无水酥锅的一大特色 。用白菜封顶也可起保温留热的作用,放好白菜后,一次性将所有调料加入 。
火候控制是关键
火力控制不好,必然会糊锅 。尤其在做无水酥锅时,更是要把握好火候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全盘皆输 。顾师傅现在用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大家总结一下火候的控制 。首先炉子可选用煲仔炉,先开大火烹制半小时,然后再用中小火慢炖180分钟,火苗小得要像蜡烛头一样,烹制时不用盖,当汤面没动静,最上层的白菜塌软时,就可以关火了 。这还没有完,还要令其自然冷却,离火闷一晚上,使汁酱充分入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