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全文及功法口诀( 四 )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 。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 。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 。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 。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 。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 。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 。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 。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
四、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 总论
[编辑本段]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
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 。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 。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 。
否则,道亦难期 。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 。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勇即变化之易也 。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
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