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养生小知识( 六 )


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 , 天高气爽 , 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 。在锻炼时 , 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 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 。“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秋季是收养的季节 , 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 。运动量不宜太大 , 不宜剧烈 。秋天气候多变 , 天气渐冷 , 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
保健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 。要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 , 消灭蚊蝇 , 注意饮食卫生 , 不喝生水 , 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 , 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
秋季燥邪易伤人 , 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 , 对于确有阴伤之象 , 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 , 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 , 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
5.秋季如何养生?吃的食物应该有哪些?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 。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 。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 。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 。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
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 。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也可食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 。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 。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 。
由于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常常觉得比较舒服,由于“闺夏”而致的身体消瘦也渐渐地恢复,胃口和精神的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 。在进补过程中平补,这是根据秋季气候凉爽,阴阳相对平衡而提出的一种进补法则 。所谓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都是平补之品 。另外,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 。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 。
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品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 。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 。
食物进补取材方便,虽有四气五味之分,但毕竟作用力相对较弱,食用时只要对症选用,不仅效果较为明显,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