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进补( 三 )


人参、燕窝等高档的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的进补者,这类补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如银耳、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蜂蜜等 。常吃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伤身 。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很好的进补品 。
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切勿盲目进补 。选择食品、药品前,可向专业医师咨询 。
由于夏季吃凉冷食品较多,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饮食还要少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 。
【秋冬季进补】进补注意“四忌”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 。在夏季里,人们由于吃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候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 。
忌以药代食 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 。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
忌越贵越好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与之相适应的补品也是不同的 。价格昂贵的补品如燕窝、人参之类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 。每种进补品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以实用有效为滋补原则,缺啥补啥 。
忌只补肉类 经过夏季后,由于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因此过于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 。另外,体内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堆积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在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的同时,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2.秋天怎么进补?
中医曰“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 。现正值秋季,抗暑消耗的体力须增加营养补充 。秋季是不少一年生植物成熟收获期,例如芝麻、核桃、红枣、莲心和桂圆等等,这些都是适于平补的佳品 。
进入秋季后,人们的胃口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好转起来,再加上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因此,一到秋天,许多人就张罗着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进补了 。其实,进补没必 要操之过急 。
秋季的确非常有必要进补,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为平安过冬做好准备 。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秋季进补也是一样 。如果秋天一到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 。这是因为,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补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
人体消化功能一旦紊乱,不仅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得不到正常的吸收、利用,而且腹胀、厌食、腹痛、腹泻等疾病也会找上门来 。
那么,秋季到底什么时候进补、如何进补才合适呢?一般来说,进补之前最好有个调理脾胃的过程,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再开始进补 。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北方大部分地区立秋后也常有“秋老虎”光顾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不适宜进补,而应多吃些绿豆、扁豆、薏米、荷叶等,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彻底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