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进补( 四 )


至于这个过渡时间的长短,则根据天气情况而定 。
一般而言,“秋老虎”离开后再吃3—5次上述食物,即可基本将体内妨碍脾胃功能的湿热之邪驱逐出去了 。接下来的一周,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 。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脾胃虚弱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
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肠炎的人,由于脾胃功能减弱,立秋后千万不可贸然进补,更切忌进食大量含有阿胶、鹿角胶的补品,否则会因“虚不受补”而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
补过头 吃点清淡食物
秋季进补可以恢复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但补过头了也不是好事,甚至会适得其反 。很多人天一转凉就开始吃牛肉、羊肉、药炖排骨、十全大补汤等滋补品,吃这些不但不能达到恢复体力的目的,反而会使那些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因为这些食物多属燥热性,若不加节制地食用,会有反效果出现 。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避免出现愈补愈重的情况 。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即停止进补,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喝点清淡的粥类来缓解;症状重的则应该到正规医院,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
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 。
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但补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如做点白木耳炖汤等 。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过药物进补 。药补也有两种情况,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补药“平补”;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 。至于亚健康人群,最好“食药同补”,以弥补营养失调 。
进补要因人而异 。同样是气虚,有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的不同,自己到底该怎么补,最好咨询一下中医 。另外,补的时候不能太心急,要缓进缓补 。
3.秋冬季,该怎么进补
秋季:
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
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 。银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镁、钙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可用水浸泡发后,煮烂,加糖服食,对治疗和预防“秋燥”有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 。
食物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干呕;热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烦,为秋令适宜之食补 。
燕窝:属珍贵补品,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功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年益寿之功 。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对胃阴虚所致的噎嗝反胃、气虚自汗亦有较好疗效 。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此外,对产后血虚乳汁不足亦有效 。
鳖肉:
是一种肉味鲜美的珍贵补品,易于消化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可滋阴凉血益气,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腰疼、崩漏、带下及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