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字干货好文 ▏不知道这4条准则,别说你懂( 三 )


此时,你还想以“你有什么产品?它有什么功能?”开局?你还在想“市场有什么空白,你的什么产品以什么价格能够弥补这个空缺,以什么样的广告和渠道打入消费者的生活?”的模式进入市场?
3. 是“站在用户的的立场着想”,而不是“满足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不是为用户着想,而是站在用户的立场着想」
站在用户立场着想,这意味着跳出了「用户」自身思维局限,当下痛点需求的限制,融合了多样性的人和多维度的认知,溶解了产品、服务、技术、场景的边界,将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从而形成全新的品类、全新的解决方案、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全新的用户 。

  • 用户立场的体验迭代 。“体验”这个词,在流动的数字时代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算法推荐、即看即买、即买即得、内容直播+、本地服务、意义消费……;爆品/超级单品不再是为用户升级某一体验,而是从用户角度持续不断的创造新体验;
  • 用户立场的产业链重构 。万物互联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对供应链一往情深 。传统的产业链重构,往往以企业为主导,修修补补;站在用户的立场:“用户在哪里,用户的资源在哪里,产业链就偏向哪里” 。这样认知下,产业链才能持续被打破、颠覆、创造,才能 反复搭配、碰撞与聚合,进而催生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
  • 用户立场的的经营法则 。当品牌从经营产品、经营数据进入到经营用户,那么,借助数字打通用户唯一的ID,实现权益融通,体验融合和场景融创,直到实现用户体验的无缝场景自由转换成为用户经营的终极追求 。
如果我们更大胆的站在用户的立场,思考用户与生活,用户与时代,用户与世界的关系,“产品”难道只能是一个具象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凝聚力的社群,一段美好生活,一个公益的行动,一个保护地球的行动?
二、用户思维2——圈层or社群,千万不要妄想把海水煮沸很早以前,品牌界、营销界就一直倡导二八法则、聚集战略,舍九取一,利出一孔,穿透圈层等等,体现在用户思维上就是——专注某一特定人群的一小部分用户 。
这里的「1厘米」,也可以理解为某一特定人群的一小部分用户 。
看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却是「有效和无效」用户思维的差距所在 。
特别是现实中,非常多的企业和品牌的新品都妄图把海水煮沸,或是满足各类人群,所谓的聚焦也仅仅是PPT上的人群画像而已;或是实现各种功能,好像我无所不能,就像瑞士军刀 。
举一个孕妈妈人群的例子,大部分用户描述就是一个细分了年龄,收入,城市和媒体接触习惯的孕妈妈 。
殊不知,即使一个一二线城市的孕妈妈,就有90后孕妈妈VS80后孕妈妈,有一胎孕妈妈VS二胎孕妈妈,有全职孕妈妈VS工作孕妈妈,有独立孕妈妈VS有四老孕妈妈,有文艺孕妈妈VS文青孕妈妈,有苹果孕妈妈VS安卓孕妈妈,有悦己孕妈妈VS有妈宝孕妈妈……. 。
她们的生活习惯、媒体习惯、社交人群、育儿理念、价值观都不一样,有的甚至相差甚远,她们的需求自然会不同 。
而只有与你的产品理念和育儿观念合拍的人群,价值观同频的一部分用户,才可能是你真正需要抓住的核心用户 。
每一个特定人群的一小部分人群都代表一个社群,对应着有着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更重要的拥有共同的信息的人,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并认同自己所处的社群:我是游戏玩家,我是瑜伽爱好者,我喜欢捡跑,我爱逛书店,我喜欢猫…… 。
这里勉强给出确定特定用户的三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