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4大底层能力之二:如何找到运营的节奏感?( 二 )


当然上面是三种最普遍和最典型的缺乏节奏感的现象,实际运营中很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诸如:

  • 目标不清晰,缺乏过程指标和管控;
  • 时间管理不到位,忙于应付各种琐事;
  • 计划不如变化快,不断的应对各种变化;
  • 每周都会绞尽脑汁想上周做了什么,下周应该做什么;
  • 阶段性感觉好像无事可做;
  • 做大量无结果的尝试;
  • ……
二、做运营,为什么会节奏感缺失?在做运营的过程中,节奏感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导致整个运营工作缺乏节奏感的核心原因在于:
  1. 业务发展角度,并没有形成清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那么在运营层面就缺乏方向,无法形成可复用的范式 。
  2. 从运营者角度,对业务理解和思考不到位,并未想清楚目标、关键策略和具体落地的手段,以及节奏感的意识缺乏 。
  3. 即使排除前面两种情况,当运营面临KPI压力的时候,本身就意味着,预设的运营计划已经无法满足指标达成的需要,需要做进一步进行调整才能有可能达成预期目标 。而新的策略和手段都是基于实际问题和压力出现下制定的,是具备不确定性的,为了尽可能达成目标,这个时候尝试性心理就出现了 。
  4. 基于第三点,当某个阶段所有的运营手段都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对结果缺乏确定性的预期,过程管理的难度增加,这个时候大部分运营的心理,就是用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以期待某个不确定手段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上面原因也不难理解:往往是一些创业性公司或者0到1的初创性项目,运营越容易缺乏节奏感,真正具备强节奏感的运营状态是在业务逻辑清晰的情况下,有固定的运营模式和流程,明确的关键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
以曾经运营的一个企业家社群为例,基于社群运营的五字决“庙”、“僧”、“经”、“戒”、“事”,进行整体运营设计,在围绕“经”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落地主题,整个运营工作都是围绕确定性的主题进行重复推进,在固定的流程上进行细节和过程指标的不断优化,具体案例如下:
运营4大底层能力之二:如何找到运营的节奏感?

文章插图
基于以上社群运营思路,对社群运营的关键环节的“经”和“事”确定如下:
运营4大底层能力之二:如何找到运营的节奏感?

文章插图
在以上运营的规划思路下的具体运营节奏:
运营4大底层能力之二:如何找到运营的节奏感?

文章插图
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理解第1和第2条原因,要有清晰的模式,并且在运营层面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落地策略设计 。
即使上面的案例中从整个公司层面明确了社群运营的模式、具体的运营规划和节奏,在具体落地中仍然也会出现第3和第4点的原因 。
比如在某一次游学活动落地中,如果定了较高的KPI指标,但是方案落地的时候,由于客观原因出现临时性的目标企业变动,比如原定阿里游学,变成了京东或者苏宁,拟邀的企业高管分享临时调整等变动,外加可能会出现当期游学活动主题及内容设计吸引力不足,就会导致在报名转化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
而在固定的运营范式下,游学的宣传和转化思路基本是固定一致的,但是当核心的单次游学产品设计层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常规的宣传手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
这个时候在KPI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要想达成就需要考虑额外的或者新的宣传转化手段,在对应的压力下可能出现影响社群成员体验、夸大包装和抱着常识性心态去做更多缺乏性价比的事情出现 。即使在我们做出详细的规划情况下,也会出现实际落地结果的偏差,主要受到客观情势带来影响和运营者主观行为(能力)带来的影响,具体在《方案 VS 实践:为什么结果总是会偏离预期?》文章中有详细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