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生命周期的角度,聊聊如何体系化做好用户留存( 二 )


  • who:用户是谁
  • what:用户用这个产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why:用户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 Vs:用户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通过用户调研对比不同用户的回答,发现产品对用户最重要的价值,找到一系列的关键行为 。
  • 对于长期最活跃的用户:为什么觉得产品有价值?
  • 对于注册后迅速离开的用户:为什么迅速离开?
  • 对于注册后活跃使用的用户:为什么留下来了?新用户时期做了哪些动作,有哪些关键的体验?
第二步: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以上关键行为中,和用户留存正相关性最强的关键行为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怎么从一堆看似有价值的行为里面找到最有价值的行为 。
这里我们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对比留存曲线 。同样用到对比实验的思维,控制单一变量,去对比用户做了和没做这个行为的用户留存数据 。其中,差别最大的两组数据对应的行为,大概率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行为 。
我还记得们上面说到aha时刻的公式吗?
aha时刻=谁在多长时间完成多少次什么行为
其中“谁”和“行为”已经在第一步和第二步找到了,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多长时间”的问题 。
第三步:找到用户关键行为的有效周期
引导用户完成关键行为是有时效性的,撇开时间谈效果都是耍流氓 。
比如某个社交平台,用户留存的关键行为是发帖一次,但是当用户注册后一年才去发个帖子,那我们能说用户被我们留下了吗?好像不太合理,反而更像是召回 。
当然,时效性的问题,需要结合产品的具体的业务逻辑,假设你的业务逻辑确实是用户一年来一次就好了,那1年内用户完成关键行为也是比较合理的 。
比如大家可能都在用的一款产品“个人所得税app”,可能每个人只在年初个税年度汇算的时候才使用一下 。那这里的“多长时间”可以是一年内 。
那对于我们自己的产品,该怎么去找到“多长时间”呢?有几个原则,可以参考一下:
原则1:使用频次越高,激活需要越快
使用频次越高,新用户越快期待从产品中获得价值,可以根据使用频次,大概判断新用户的的激活期
举几个例子:
  • 社交、短视频、游戏类产品,用户的使用频次大概是每天,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第一天当用户使用的时候没有让用户发现价值,那么大概率用户可能就会被流失掉了 。所以,社交、短视频、游戏类产品的“多长时间”≈1-3天
  • 外卖、健身等产品,用户的使用频次大概是每周,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尽量在一周内让用户体验到我们产品的价值 。“多长时间”≈3-7天
  • 电商类产品,用户的使用频次大概是每月,这个时候可操作的空间就可以更长一些 。“多长时间”≈7-30天
原则2:生命周期越短,激活需要越快
  • 产品生命周期越短,新用户越快期待从产品中获得价值
  • 比如游戏类的产品生命周期相对来说比较短,那激活期相对来说就要短一些
  • 电商类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长,那激活期相对来说就要长一些
原则3:参考实际数据
分析新用户的实际数据,看大多数早期激活行为发生的时间窗口 。
比如,某个社区类的产品,我们拉出所有首次发布内容的用户的时间分布,发现80%都发生在一周内,那么我们可以定义“多长时间”≈7天
然后再回到这个公式:
aha时刻=谁在多长时间完成多少次什么行为
“多少次”等下再谈,我们先看看“行为” 。
第四步:通过数据分析找到这个关键行为的最佳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