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速成马斯克?

恒大汽车登陆科创板的日程,又向前进了一步 。
9月25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表示,董事会已于2020年9月25日审议通过建议根据特别授权发行人民币股份及相关事宜的决议案 。
根据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的方案,该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股份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以配发及发行不超过15.56亿股人民币股份(行使超额配股权前),占不超过于2020年9月30日经本次建议发行的人民币股份数目,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5.00% 。
此前,恒大汽车(前身为恒大健康)已经宣布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并且通过配售新股募资40亿港元,引入了云锋基金、腾讯、滴滴、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者 。
“我个人认为国内互联网巨头投资恒大,不是真正的产业投资,更偏向财务投资”,电动汽车观察家创始人邱锴俊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 。
从去年开始,许家印就对造车业务极为重视,不仅亲自带队走访全球汽车产业链公司,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布局了整个造车产业链 。
根据恒大汽车CFO潘大荣在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披露,2019年恒大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投入了147亿元,2020年上半年已经投入30亿元,计划2020下半年将再投入27亿元 。
“到2021年,随着整个产业链整合的完成,集团对汽车业务的支持将主要用于工厂土地和研发支出等方面 。预计2021年,来自集团的资金支持为90亿元”,潘大荣说 。
照此计算,恒大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三年累计投资为294亿元,此后随着量产并实现销售,恒大集团将不再巨额投入 。
然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恒大集团在造车业务的投入远远不止于294亿元,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恒大已经陆续在造车产业链以及生产基地上投入3000亿元,巨额的投入也为其打造出完整的造车产业链 。
当前,恒大已经同步研发14款车型,今年8月也发布了6款车型,并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
不过,据多位分析师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他们并不看好恒大能造出受市场认可的新能源汽车 。
“中国确实拥有很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恒大造车看上去更像是求数量、求规模,并没有做好产品定义,消费者很难为其买单”,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 。
恒大也不仅在讲造车的故事,其更想讲述汽车与房地产联动的故事,通过造车项目拿地开发房地产,以此覆盖造车亏损,同时开发智能充电桩等业务,甚至买楼送车 。
在许家印的商业帝国中,恒大造车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汽车板块,而在于支撑其公司内更多的业务板块 。
买出来的恒大汽车
“恒大在造车上一无所有,要实现核心技术世界领先,只能通过买买买 。买不过来的技术,我们就要合作”,去年11月,在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给出了恒大造车的方法论 。
他表示,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车企造车,从研发到量产一般都需要四年半到五年的时间,但恒大显然等不起,为了节省时间成本,恒大造车的第一步就是“买” 。
换言之,许家印为了加快恒大造车的进度,选择用“砸钱”的方式来换取时间 。去年,恒大也公布了在新能源汽车的预算,3年投资450亿,同时研发15款车型(后调整为14款车型) 。
“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恒大汽车唯一的优势就是有钱,做法也是简单粗暴的房地产模式,现在的团队完全就是东拼西凑出来的”,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表示 。
从去年开始,恒大汽车的确开启了一系列收购行为,许家印还带队率领一众高管,走遍全球23个国家、47个城市、考察了58家汽车产业链企业,“买”来了当前的恒大汽车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