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逆战:京东下乡,拼多多进城

2020 第二季度的财报,呈现出一个戏剧化现象——
近年来高速增长的拼多多发布业绩后,股价大跌 13.52%,市值蒸发 150 亿;
而京东发布财报后,却创下股价历史新高,涨幅约 20%,市值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
虽然市场对两家电商公司的反应截然不同,但更为有趣的是,在公司战略层面,京东和拼多多却是面对面朝着对方领地进击 。
扎根五环之内的京东开始“上山下乡”,深挖下沉市场;而三四线城市里土生土长的拼多多却整装进城,拼命上探中高端市场 。
一场电商逆战,正在展开 。
京东下乡
中国电商格局里,很长一段时间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竞争生态——京东 vs 阿里 。不过,拼多多的横空出世及凶猛增长,打破了这一平静 。
截至 2018 年年底,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已超越京东,达 4.18 亿;当时,拼多多仅成立三年多 。而后不到一年时间,拼多多在市值上成功赶超京东 。
尽管京东是成立了 22 年的“电商老大哥”,但近年来发展却尽显疲态,不仅陷入用户增长瓶颈,还环绕着管理层的负面危机 。在“跑的不够快就是落后”的互联网竞争生态下,京东需要自保了 。
于是,京东开始求变;而改变的方向,正是拼多多的地盘——下沉市场 。
未来三年,将在下沉新兴市场再造一个京东零售!
在 2019 年度京东零售表彰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 CEO 徐雷公布了这一决定 。可以说,这是一次京东集团层面的决心变革 。
不过,对擅长“五环内”生意经的京东而言,“下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还会导致水土不服 。
下沉新兴市场做的是“接地气生意”,性价比当道,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更高 。另外,由于三四线城市的慢生活状态,消费者对部分商品品类更注重面对面挑选,例如电器、电子产品等 。
针对于此,京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举措,简而概之,即“打出一套线上组合拳,撒开一张线下布局网” 。
线上主要依托京东主站和京喜 。
2019 年 9 月,“京喜”上线 。与拼多多类似,京喜以拼购业务为基础,借以微信等社交平台,刺激用户多级分享裂变 。不过,京喜的选品独立于京东主站之外 。
几个月后,京东再次加码,推出京东极速版 。通过大数据了解下沉用户需求,精选出低价优质商品“特供”给用户,并通过签到、抽奖、做任务领金币等互动方式迎合下沉用户偏好 。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触及下沉市场用户,促进拉新效果,京东看上了另一个下沉用户流量洼地——快手 。
5 月 27 日,京东与快手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打造短视频直播电商新生态;快手用户能够在快手小店直接购买京东自营商品,享受京东的配送、售后服务 。
线下场景则是以专卖店为主 。
除了依托原本已开设的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和京东家电专卖店外,京东还在今年 4 月收购了线下连锁企业五星电器,计划通过打造京东体验店和万镇通乡镇店,覆盖全国县级及重点区域乡镇市场 。
线下门店扮演着京东与下沉市场消费者的粘合剂角色,但这种粘性够不够强,还得着眼于服务 。在专卖店之外,京东多加了一层保障——物流;而这正好符合线下专卖店商品品类的配送需求 。
在去年 8 月,京东物流就启动了“千县万镇 24 小时达”计划,将商品仓储部署在低线城市,通过物流进一步联通各个线下门店据点,提升配送效率 。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从京东财报业绩来看,京东的下乡之路,走通了 。
【电商逆战:京东下乡,拼多多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