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单骑难救主,百胜赴港寻翻身

9月4日晚间消息 , 据百胜中国公告 , 其香港IPO最终定价为每股412港元 , 拟9月10日港交所上市 。据悉 , 二次上市定价折让5%左右 , 最高融资约199亿港元 , 市值预计超过1960亿港元 。
不得不说 , 百胜中国的招股价着实非常昂贵 , 公司若能在IPO当日仅仅维持发行价 , 就有机会成为港股股价第二;在几天之前百胜中国甚至还将发行价定为468港元 , 溢价约5% , 要知道即使是阿里巴巴或是京东这样的明星公司二次上市也都相较于美股有所折让 , 百胜中国底气之足令人费解 。
毕竟 , 与招股价遥相呼应的是公司颇为惨淡的业绩——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 , 在2020上半年 , 百胜中国营收为36.56亿美元 , 相较去年同期44.28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17.43%;净利润1.94亿美元 , 同比大幅下滑51.5% , 跌超一半 。
当然 , 疫情是可以用来解释下滑的 , 上半年任何餐饮企业均难逃此劫 , 海底捞、九毛九以及呷哺呷哺等港股餐饮企业同样遭遇了较大程度的业绩下滑 , 只是百胜中国增长困难早已持续了数年 , 这就不是新冠能掩盖的问题了 。
那么即将上市的百胜中国背后 ,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旗下七兄弟 , 全靠肯德基
尽管百胜中国如今旗下有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黄记煌、COFFii&JOY、东方既白、塔可贝尔以及Lavazza餐厅七个品牌 , 但实际上公司的业务与增长 , 完全是由肯德基支撑 , 公司“瘸腿”问题严重 。
从整体营收端看 , 百胜中国在2019年的营收为87.76亿美元 , 同比增加4.29%;归母净利润为7.13亿美元 , 同比微增0.71% 。
从长期走势可以看到百胜近年增长本就谈不上顺利 , 2014年就已经陷入三年滞涨期 , 虽然2017年因公司独立上市调整报表后增速有一波上扬 , 但随后就再次进入下行趋势 , 2019年已经降至4.29% , 其实能看到即使没有疫情 , 百胜中国大概率也会再次进入滞涨期 , 这和宏观经济关系并不大 , 公司增长乏力已是长期趋势 。
除了增长不顺利之外 , 百胜中国的营收结构也并不健康 。
对公司业务做拆分可以发现 , 百胜中国目前各业务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 , 肯德基历年营收均超其他所有业务之和的两倍以上 , 例如在19年肯德基营收超过60亿美元 , 而必胜客与其他品牌之和将将拆过22亿美元 。
从百分比数据可以明显看到 , 肯德基的占比在一直上升 , 必胜客则处于持续下降之中 , 而其他五个子品牌之总和也不过将将在20年上半年突破2% , 这还是收购黄记煌之后数据 , 单个品牌销售额之低甚至不值得单独列出 。
更糟糕的是 , 百胜中国的门店结构也在持续单一化 , 出现第二个增长点的希望愈发渺茫 。
招股书显示 , 截止2020年6月底 , 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共计有6749家——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根据Frost & Sullivan提供数据 , 这是其他主要西式快餐竞争对手 , 如麦当劳、汉堡王等品牌中 , 体量最接近者的两倍左右 。
可以确定的说 , 肯德基如今在国内的领先优势仍然非常明显 , 龙头地位稳如泰山 。
然而若看整体门店增减则会发现 , 肯德基的门店净新增数远超包括必胜客在内的其他品牌之总和 , 20年上半年其他品牌的突然增长也只是因为期内收购黄记煌600余家门店 。若排除一次性异动 , 则其他品牌门店总数甚至还出现了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