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Q2策略:仍在右侧 以小胜大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股指性价比高、市场仍在右侧,以小胜大、配周期制造
Q2,A股港股的机会成本仍高,我们预计指数维持横盘震荡,下行风险约5%;Q2末~Q3,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大概率减压,我们预计盈利驱动A股港股上行空间10%~15%左右 。上行空间10%~15%、下行风险5%,意味着股指当前性价比高、市场仍在右侧,建议震荡中指数加配中证500、行业加配周期、制造,等待融资盘压力消化和三类潜在资金加配 。
现状分析:利率的第二次升压和估值的第二次降维
Q1,全球宏观经历了“再通胀预期”向“通胀预期”的升级,美债利率由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交替推升,美元指数在疫情节奏差和经济特质差两点影响之下反弹,全球权益资金回流相对基本面弹性大的美国、填补疫情减压较晚的欧洲洼地 。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的负债成本与机会成本均抬升,港股还经历交易成本的抬升,大盘走势呈倒V型;配置思路由“DCF估值”向“PEG估值”转换,市值风格由大转中,但中等市值指数也仅取得了相对收益,行业风格由顺周期板块转向低估值板块,正收益行业相比去年Q4明显减少 。
估值展望:Q2末美元有望减压、A股港股的机会成本降低
Q2,全球宏观环境将从“通胀预期”转为“实际通胀”,美债长端利率有望从“快速上行”转为“平稳上行”;Q2末,预计美国有望逐步达群体免疫,美国居民储蓄有望释放、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全球广义宏观流动性保持平稳 。Q2,A股港股面对的机会成本仍较高;Q2末,我们预计“美国阶段性的相对基本面优势”带来的美元反弹、美股相对收益在群体免疫之前即演绎到位,下半年随着其他非美国家疫情减压、美国服务业恢复转化为低收入群体的商品需求,美元指数有望再度走弱、A股港股机会成本降低、相对收益走强 。
盈利展望:PPI“M型形态”,下半年A股仍有盈利驱动
我们预计下半年A股的盈利驱动仍较强:1)从历史周期时长和疫情节奏考虑,本轮经济短周期的顶点或不早于三季度;2)本轮经济特点突出,出口强劲为内需政策预留空间、制造业投资高增长或提升货币流通速度、服务业修复显著滞后则可能拉长经济修复时间;3)疫情特殊性之下,当前原材料价格传导能力弱于趋势,下半年随全球疫情的减压和在建产能的投入,成本端压力有望边际降低;4)PPI同比在年内或呈“M型”,下半年9~10月有第二个高点,水平或与上半年高点相当,意味着下半年A股仍有盈利驱动 。
资金展望:融资盘短期制约A股持续反弹,等待三类潜在增量资金
基民资金为顺势资金,难以期待其在下跌后的横盘震荡阶段增量入场;融资资金本为顺势资金,但本轮下跌中融资盘未显著缩水、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上升,其可能成为当前市场反弹中的卖出力量,是我们认为大盘仍将横盘震荡一段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 。等待三类潜在增量资金:保险资金在1~2月已减仓股票和基金资产,是当前潜在的加配力量;北向资金的加配有待年中美元回落、美国相对基本面优势演绎到位,是下半年的潜在加配力量;产业资本Q1增持额高于去年四个季度,有望继续成为当前的潜在加配力量 。
配置建议:中证500>沪深300,制造>消费,上中游>下游
指数层面,从定价锚、ERP下行空间、增长弹性、行业成分四个角度,我们均认为中证500将继续优于沪深300;行业层面,外需强于内需、海外实际通胀上行、美债利率上行这三点虽有节奏变化,但仍是最凸显的宏观特征,对应自上而下配置大方向仍是外需品优于内需品,制造优于消费,上中游优于下游;自下而上筛选低PEG行业主要也集中在中游制造及上游资源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