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多少步? 人正常要走多少步?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欢迎转发原创内容
   很多人坐着摇手机,希望自己一天的步数值更高 。幸运的是,他们提高了朋友圈的步数排名 。有些人甚至每天可以提供2万步或3万步的数据 。走路真的需要这么努力吗?
   近日《柳叶刀》·发表在《公共卫生》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为了保持健康,不需要每天走几万步 。每天有8000名中年人~1老年人每天有6000步~8千步就够了 。而且平均步行速度也没那么重要 。(Paluch AE et al,2022) 。
   听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有点困惑:我以为快走会有健康的好处,慢慢走也行?
   要正确理解这项研究,必须说明几个要点:
   

要走多少步? 人正常要走多少步?

文章插图
   要点1:这项研究的指标不是减肥,而是死亡的风险 。   简单来说,每天增加1万步以上,对健康长寿没有额外影响 。走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活得最久的人 。
   研究人员发现,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0%、45%和53%,与每天只走3500步左右的最低组相比,步数为5800步、7800步和10000步以上的人的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0%、45%和53% 。超过1000步后,死亡风险的进一步下降并不明显 。年龄分析发现,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每天超过8000步后,死亡风险并没有下降太多 。
   要点2:这是一个平均年龄65岁的中老年人的研究 。年轻人不必用老年人的研究结果来束缚自己 。   健康的年轻人应该走得轻快 。年轻的状态是能跑能跳,身体健康,运动后睡一夜就能满血复活 。如果二三十岁只能慢慢走,走一万步太累,那就是病弱或者衰老 。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率关节磨损,疲劳恢复能力下降 。只要运动达到维持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过度疲劳对他们的健康不利 。
   要点3:这是一个4.7万名受访者持续平均7.1多年的长期观察研究不是短期的减肥研究 。多年的生活习惯和短期减肥的做法不一样 。   如果你走路是为了减肥和消除脂肪肝,那么慢慢走肯定比快走好 。一万步的总数就足够了,但这一万步的质量应该得到保证,其中一些应该达到减肥的心率,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
   多数人会在50~65达到体重高峰 。年龄继续增长后,体重会慢慢下降 。尤其是老年人,过瘦不利于健康长寿 。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减肥不是主要的运动目标 。
   要点4:每天一万步,不仅包括运动,还包括日常生活活动 。   这些研究是给受试者带上监测运动状态的智能手环等,获取的运动数据 。日常生活的走动也算进去了 。不过,比如从沙发上抬起屁股,到旁边的桌上倒杯咖啡,这么五六步地走,估计还是不算的 。正规的计步器,是要连续走十几步以上,才能给你算步数 。当然了,对久坐的人来说,哪怕能起身走十步八步的上个卫生间,也比一直坐着有利于血液循环 。
   
要走多少步? 人正常要走多少步?

文章插图
   要点5:这项研究的综合数据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完成的,绝大多数受试者是白种中老年妇女 。   由于是发达国家的研究,受试者是经过筛选、生活条件良好的健康中老年人,不包括营养不良和病弱者的数据 。不确定能否完全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男性是否有同样的效果,各种患者是否有同样的效果 。
   我关心的是,与最慢的人相比,30分钟或60分钟步速最快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33% 。这意味着,能走得快的人,身体比走不快的人好,活得更长 。一整天的平均步速影响不大 。
   这一结果的启示是:你必须保持身体的能力,但不必随时消耗 。
   你可以跑得快,走得快,但有时只是玩,不需要跑得这么快,走得这么快 。如果你必须努力工作很长一段时间,这可能是身体的损失,但可能不一定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
   就像狮子和猎豹一样,它们在攻击猎物时可以像飞行一样奔跑,但它们通常很懒惰 。如果你每天跑得这么快,它不会让你的身体更累,对食物的需求也会显著增加吗?
   汽车也是如此 。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加速到高速,不用一直开高速 。这不仅会耗油,还会汽车磨损和报废更快 。
   
要走多少步? 人正常要走多少步?

文章插图
   研究发现,做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过多会损害健康人的线粒体功能,降低葡萄糖耐量 。即使是运动员,过多的高强度运动也会导致一天中更多的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Flockhart M et al ,2021) 。
   因此,如果你没有超重肥胖的问题,也没有模特、运动员和其他特殊职业,就没有必要在一周五六天内去健身房练习 。2~3第二次可以维持肌肉 。
   如果你不是跑步者,不打算参加马拉松,也不需要每天跑10公里 。每周跑十几公里就足以创造一个脂肪含量不超标的肝脏,保持良好的免疫力 。
   如果你不打算参加跑步比赛,你就不必跑得这么快 。每周跑两三公里,保持速度能力和心肺功能,其他人可以舒适地慢跑 。
   当然,这些研究并没有认真考虑个体差异和身体基础 。
   人和人差异太大了 。有些人天生体力强悍,能长期保持大量运动的生活,完全不必因为这些研究而刻意减少运动量 。但也有些人基础薄弱,体力有限,工作疲劳,年龄渐长,甚至已经身有疾病,那就不妨采取“健康效益最高”的运动方式,在维持最高步速能力的同时,不追求走很多路 。
   
要走多少步? 人正常要走多少步?

文章插图
   现在不仅有了计步器和手机,很多人还戴着运动手镯和智能手表 。智能跑步会提醒你落后多少米 。每公里告诉你你的速度是多少 。APP还会告诉你,你在圈子里的排名是多少,你离下一枚勋章有多远,等等 。
   在这种压力下,人们的运动强度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他人和自己相比,他们总是想创造新的纪录 。经常忘记运动的意义——是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创造纪录,获得奖牌,更不用说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些数据了 。
   不要忘记你最初的愿望,以健康为目标,以舒适的方式锻炼,不要与别人比较速度和步骤,你可以给工作和生活留下更多的能量,但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缠和麻烦 。
   相关文献:
   1 Paluch AE,Bajpai S,Bassett DR,et al. Daily step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15 international cohorts.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7(3):e219-e228.
   2 Flockhart M,Nilsson LC,Tais S,et al. Excessive exercise training causes mitochondrial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decreases glucose tolerance in healthy volunteers. Cell Metabolism,2021,33:1-14
       欢迎关注:标题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要走多少步? 人正常要走多少步?】第一时间get和家人一起吃健康最实用的营养干货 。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先进创新中心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主任
   中国科协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