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春夏秋冬养生图( 五 )


五、要动静结合 夏季人体消耗较大 , 运动调摄应动静结合 , 可选择游泳、钓鱼、散步、慢饱等 , 但是运动量要适度 , 不可过于疲劳 。而且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 , 运动时应穿宽松、舒适、吸汗又有良好透气性的棉织物为好 , 便于身体散热 。夏日外出旅游 , 尤其是海滨和山区 , 即可以消夏避暑 , 令人心旷神怡 , 又可达到疗养、锻炼 , 促进身体的健康 。
六、要饮食卫生 夏季人体代谢增强 , 营养消耗增加 。同时夏天人们的食欲减低 , 消化吸收不良 , 均可导致机体营养素代谢的紊乱 , 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和其它疾病 。为此 , 夏季的饮食 , 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 以保障身体的需求 。同时 , 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品 , 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霉、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
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 , 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 。鱼、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 。饮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开使用 , 不可混杂 , 且注意消毒 。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 , 即可杀菌又能帮助消化 , 增进食欲 , 调味解暑 。总之宜注重饮食卫生 。
七、要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 , 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 , 如支气管炎、哮喘、风温性关节炎等病 , 在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 , 趁其发作缓解季节 , 辨证施治 , 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 , 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 , 或减轻其症状 。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 , 即乘其势而治之 , 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秋季养生法
秋季万物成熟 , 果实累累 , 正是收获的季节 。但是气温由热转寒 , 早晚温差较大 。此时 , 阳气渐收 , 阳气渐长 ,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 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 , 因此 , 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 , 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 , 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 , 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 , 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
一、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 。秋天气候转凉 , 要早些睡觉 , 以顺应阴精的收藏 , 又宜早一点起床 , 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另外适当早起 , 适当做一些晨练 , 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 , 促进新陈代谢 , 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的锻炼 , 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
二、要适当“秋冻” 夏去秋来 , 秋风拂面 , 虽凉还不至于寒 , 人们还能耐受 , 不妨进行一点锻炼 , 逐渐增强体质 , 适应气候的变化 。“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 , 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 , 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 , 汗液蒸发 , 阴津伤耗 , 阳气外泄 。秋季应顺应阴精内蓄 , 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 。但是“秋冻”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 , 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 。
进入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 , 若气温骤降 , 一定要多加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