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中医理论

1.中医对于夏季怎么养生?

夏季养生中医理论

文章插图
夏季养生应对号入座 。不同的身体情况应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 。
如出现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则应减少户外运动,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鱼类等食物,对于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少吃 。
面色淡白、老觉得困的人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 。更应配合天地阳旺之时,多晒太阳 。
爱出汗是气虚的原因,应多吃粳(jing)米、糯米、小米等谷物,以及山药、马铃薯、大枣来补气 。
经常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是血虚的表现,可多吃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羊肝等补血养血的食物 。
感觉夏日燥热难耐,面赤心烦、口渴,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如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 。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则应避免立夏后湿气侵袭,多吃桃仁、油菜等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
肥胖嗜睡的人,应多做运动,每顿饭不能吃太饱 。
面色苍暗或萎黄、情绪大起大落的人,立夏后不宜调理气息 。多吃些能行气的食物,如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大蒜等 。
此外,立夏时节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候,因此,日常生活饮食应十分注意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以及食物营养,尤其要注意儿童和青少年的衣着和体育锻炼 。
2.关于夏季养生知识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而夏季的一个特殊阶段称之为“长夏”,又单属土 。夏季养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 。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 。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 。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
2.立夏之后,北半球阳光照射充足,日照时间延长,加之气温升高,人的睡眠会减少 。有睡眠障碍的人则更易加重,辗转难眠,或夜卧不安 。中医讲夏季宜“早卧早起”,顺应节气 。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 。夏季早起进行适度的晨练,是最佳的安排 。
3.当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 。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脾胃虚弱的人,应及时调理好饮食,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可以少食多餐 。夏季动辄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饮,反之,极易损伤脾胃,导致慢性脾胃疾病 。
4.夏季瓜果丰富,可以多吃一些,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 。如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桂圆、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 。又常言:“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湿,甚至令人发虚热、头昏”;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
5.夏季人体阳气浮跃于体表,随出汗而外泄,使卫气不足,抵抗力减低,若此时感受外风,同样可引起风寒、风热、暑湿等证 。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种类型:风寒感冒,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此时应立即服感冒清热冲剂2袋,一定热服,或喝葱白姜片红糖水,每2-3小时再饮一次,大多症状会明显缓解 。若体温迅速升高,伴恶寒、咽喉不适等,多为风热感冒,早期可以服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维C银翘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