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指标

1.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标准值是多少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指标

文章插图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尤其是快餐文化的出现,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引起的血脂升高等相关疾病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高血脂患者也呈年轻化的趋势 。
1、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有的脂质成分的总称,这些脂质是一大类营养物质和对身体有用的化合物,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但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
2、什么是总胆固醇(tc)
众所周知,胆固醇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胆固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胆固醇可以说是一种“油”,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但实际上血液中没有单独存在的胆固醇,胆固醇必须与载脂蛋白(一种蛋白质)和磷脂结合后,才能在血液中自由流动,因此,总胆固醇(tc)就是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 。
3、胆固醇载体——载脂蛋白
(1)、分类
血液中的载脂蛋白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其中密度高、颗粒小的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而密度低、颗粒稍大的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
(2)、不同载脂蛋白的差异
许多人一提到胆固醇,大有谈虎色变的恐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具有两面性,就胆固醇而言,它本身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生命物质 。
研究发现,血中的脂蛋白也有好坏之分 。前面提到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周围血管,特别是到心脏上的血管(医学上称冠状动脉),可造成过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存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现已证实,ldl及其所携带的胆固醇(ldl-c)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称ldl-c为坏胆固醇 。
相反,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将血管壁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进行代谢,从而保护血管免受侵害 。所以,hdl及hdl-c升高有益健康 。
如果摄入太多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体内的ldl增高,过多的胆固醇会粘附在血管壁上,长期作用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hdl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积累在动脉壁和其他组织,所以血液中hdl含量高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较低 。
(3)、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包括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或许更能反映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但人们通常都用高血脂来表示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大量研究表明,氧化ldl和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a、沉积在动脉粥样斑块上的脂质来源于血浆中的ldl,而胆固醇及其酯在血管壁没的聚集很可能与两条途径有关:
一是依靠血管壁内的内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进行主动摄取;二是经过非受体途径被动性进入,如在严重细胞内皮损伤时 。
b、血管壁内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处的所有主要细胞都能产生导致氧化ldl的自由基,产生氧化ldl(ox-ldl),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损伤处内皮细胞导致ldl的轻度氧化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
c、轻度氧化的ldl或微小修饰的ldl在引起巨噬细胞聚集方面具有启动因子的作用,也就是说氧化的ldl促进巨噬细胞在受损内皮细胞附近聚集 。
d、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ox-ldl后衍变成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或泡沫细胞内的脂质饱和后,无论破裂与否,都可释放大量的活性物质,加速病变的进展 。泡沫细胞逐渐增多并融合,形成脂质条纹,继而发展为成熟的粥样斑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