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成功,何小鹏如何认知升级?

三个月前,何小鹏在微博上为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年轻人加油打气 。“我一直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长期乐观,短期悲观 。要在达到‘乐观’之前要反复修炼自己,不光修炼外在技能,更重要的是锤炼内在心理和思考方式 。”
今夜,小鹏汽车赴美敲钟 。在何小鹏的跨界创业中,这是一个里程碑 。从创办UC到被阿里收购,再到独自带领小鹏汽车成功上市 。何小鹏一直在不断锤炼自己的内在心理和思考方式,在创业的认知与思考、创业的角色上,都有了质的升华 。
UC时代的何小鹏:最优秀的产品人(2004到2014年)
在给湖北年轻人的这封信中,他告诉年轻人:别害怕做选择,一些时刻,人生真的只是“跳下车”那一瞬间 。
他的发言权确实来自他亲自“跳车”的那一幕 。
1999年,何小鹏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开始求职 。他曾向媒体描述,当时,他的导师给同学们推荐了3家企业,美资外企亚信和两家国企 。他们同坐一辆大车,导师吩咐,“想去哪个企业面试就在哪儿下车” 。
车子最先开到亚信,这是一家在当时掌握领先互联网产品技术的外企 。何小鹏和另外3个人一起下了车,导师让他们“要想清楚一点” 。于是,另外两个人回到了车上,另一个人面试遭淘汰,而何小鹏顺利进入亚信 。
外表朴素、憨厚,性格上却迷恋未知的他,开启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人生 。
到了亚信,普通家境的何小鹏开始为赚钱而努力工作,从开发部、运维、测试,到客户服务、售前售后,他都做过 。在那里,何小鹏开始奠定自己“互联网产品人”的基因 。
2004年,正值互联网创业潮掀起的前夜 。Google在8月份的IPO是当年最热门的商业传奇之一,其股票一路飘红,公司表现出了良好的财务状况,其容量达 1GB的Gmail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使得业界同行纷纷效仿 。竞争激烈的PC市场,使得IBM接受现实,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 。那是一个后PC时代,互联网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
也是在这一年,何小鹏选择了一个有潜力、较早期的领域,手机浏览器 。随即,他和梁捷组队创办了UC优视 。
在广州,在微信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出现之前,何小鹏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最优秀的产品经理 。他有着一整套的产品方法论,不断推倒重来是何小鹏的核心产品方式,比如他会先提出100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亲手推倒99个,最后选一个 。
在UC有这样一个说法,产品是1,其他都是0,而这个1的领袖就是何小鹏 。
这样的产品劲头得到了丁磊的点头 。丁磊觉得UCMail和UCWeb做得不错,向何小鹏提供了80万的借款和网易的服务器,还把自己的办公室借给他 。
创业伊始,和大部门创业公司相同的困境便是资金 。当时一穷二白的何小鹏从没想过会做成一家有数千员工、十亿级收入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前三年的UC都处于资金匮乏的挣扎之中,最大愿望便是活下去 。
尽管他也时常经历账上没钱每个月都要出去找钱的阶段,但是他的钱来的还是比较幸运 。
那时,李学凌的办公室正好就在丁磊隔壁,何小鹏和李学凌就经常在办公室聊天 。李学凌离开网易后,就把俞永福介绍给了何小鹏 。
何小鹏认识俞永福的时候,俞永福还在联想,他想投资UCweb,却没有通过 。于是俞永福找到雷军希望他以个人的名义投资,而雷军的想法是俞永福去,他就投 。
恰逢此时,随着UC规模地不断扩大,作为产品经历的何小鹏其实渐渐暴露出对公司管理的短板 。他在出去找钱的时候,名片上印着副总裁的头衔,一方面他是怕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好说自己是CEO,另一方面,他随时等待着一个合适的人选加入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