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京东华为纷纷发力,互联网医疗究竟有何吸引力?( 四 )


分级诊疗方面 , 华为已在人口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 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分别投入 。在贵州省 , 华为以远程医疗为依托 , 建设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医疗平台;在克拉玛依市 , 华为则建立了疆外合作医院、克拉玛依远程医学平台、市内医院三者统一诊疗的平台 。
面向C端 , 以硬件能力见长的华为更侧重医疗器械 , 可穿戴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2019年3月 , 华为正式进军医疗器械行业 , 布局华为医疗智能可穿戴装备和智能手表 。
今年3月 , 华为发布了2款智能手表 , 支持水下监测、科学睡眠等功能;4月 , 华为成立了荣耀终端新公司 , 经营范围涵盖了I类、II类和III类医疗器械的销售 。
除了国内市场 , 华为在医疗上的布局也延展到了海外 。今年4月 , 华为云宣布向全球免费开放医疗AI服务 , 提供的AI医疗服务包括基因测序、药物筛选、AI 辅助诊断等 。
目前 , 蓝网科技已与华为云合作推出了AI+CT辅助诊断与量化分析服务 , 并在厄瓜多尔首都四家医院上线;中威电子则与华为云联合推出了智能AI热成像体温检测系统 , 该系统已在阿根廷埃塞萨国际机场上线 。
巨头入局的意义
对于巨头来说 , 市场空间的吸引力是其入局医疗领域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判断 , 2030年 , 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
前景广阔的同时 , 医疗行业存在资源分配不平衡、数据割裂等痛点 , 这些都为巨头提供了入局机遇 。
整个医疗体系环节复杂 , 前端是与普通人交集最多的环节 , 即挂号、诊疗服务 , 前几年火热的网络挂号 , 随后出现的互联网医院等新兴模式 , 即是互联网对前端的渗透和改革 。中端涉及体检、诊断、处方、用药等场景 。再往后一步 , 则会进一步深入到医疗体系的后端系统 , 如医院MIS系统 , 数据后台建设等 。
这些环节都存在被互联网等技术提升体验和效率的空间 , 技术是贯穿在巨头医疗布局中的关键角色 , 而技术的基础是海量的医疗数据 。目前 , 互联网巨头正在争取和更多的医院达成合作 , 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合法来源的医疗数据 , 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发提供基础 。
过去 , 医疗体系线上线下乃至不同主体间的用户数据、诊疗数据往往处于割裂状况 , 兼备资源和实力的巨头加入后 , 医疗行业痛点有望加速解决 。
可以预见的是 , 未来医院与监管者、医院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打通 , 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流动将开启更大的想象空间 。凭借各自在金融服务、云技术、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 , 互联网巨头能够助力医疗行业的降本增效 , 与医院、政府的深入合作也有助于构建更完整的医疗全产业链服务生态 。但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也将成为政府、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厂商考察的重点 。
热潮之下 , 医疗数据应该如何被获取和应用、商业变现和行业合规性的边界在哪里 , 都将是未来的长期话题 。此外 , 医疗是个“慢赛道” , 投资回报周期长、政策监管严格 , 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互联网玩家有多少耐心去投入 , 也将在时间里接受检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