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京东华为纷纷发力,互联网医疗究竟有何吸引力?

在即将过去的8月里 , 互联网巨头在医疗领域的动作相当频繁:
8月12日 , 字节跳动完成对百科名医的全资收购 , 据悉收购金额为5亿元;
8月17日 , 京东健康获得高瓴资本8.3亿美元的B轮融资 , 次日 , 京东健康宣布推出家庭服务产品“京东家医”;
8月20日 ,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 京东计划分拆京东健康于香港上市 , 集资10亿美元 , 预期京东健康最快明年上市 。
把时间拉长一些则会发现 , 今年以来 , 医疗赛道的热度居高不下 , 在截至2020年6月16日的上半年里 , 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融资金额达508.8亿人民币 , 环比增长46.2% 。
热潮的背后 , 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频频出现 。互联网行业看似和医疗联系不大 , 但从投融资消息和业务布局来看 , 医疗早已成为互联网巨头密集布局的赛道 , 而今年的疫情又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量 。
疫情期间 , 由于对医疗健康知识的需求攀升 , 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医疗信息的习惯也随之养成 , 而在就诊方面 , 迫于线下就医条件 , 患者也需要更多的线上咨询机会 。在此背景下 , 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得到了凸显 , 但这是一块尚待挖掘的巨大市场 。
根据易观分析的数据 , 2020年5月 , 医疗领域活跃用户为4134.8万人 , 相较于去年同期上涨38.4% , 但相对应的是 , 广义互联网医疗在我国健康产业的渗透率仅为8% 。
用户需求攀升、市场空间尚待挖掘 , 巨头没有理由错过这块增量 。如今 ,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华为等巨头带着技术、资本、商业模式四面出击 , 押注这个可能带来爆发增长的行业 。
由于各自的业务和优势不同 , 巨头的医疗领域入局路径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 但无论路径看上去多么不同 , 互联网巨头布局医疗仍有共同关键词:发挥长项、业务协同 。
阿里巴巴:B2C模式驱动
在诸多巨头中 , 阿里巴巴是较早探索医疗领域的玩家 , 依托淘宝、天猫、支付宝等拳头产品 , 结合投资布局 , 阿里巴巴在医疗领域已经落子颇多 。
阿里巴巴在医疗领域的起点是其熟悉的B2C模式 , 2014年1月 , 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 , 对港股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 拿到了后者54.3%的股份 , 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健康” 。
依托阿里健康 , 阿里巴巴将旗下电商平台的优势平移到医药零售领域 。根据阿里健康财报 , 截至2020年3月31日 , 其运营的天猫医药平台GMV已经超过835亿元 , 自营业务整体收入超81亿元 , 年度活跃消费者超过1.9亿 。同时 , 阿里巴巴发挥自身在电商、云计算、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势 , 协同淘宝、天猫、阿里云、支付宝等资源 , 对B端进行重点运营 , 实现用户和医疗行业的协同发展 。
具体到技术层面 , 阿里云在医疗AI、互联网医院、医疗信息化等领域提供支持 , 比如将深度学习引入到智能医学诊断和医学数据分析领域 , 应用于医疗临床预防、诊断、治疗等医疗环节 。阿里健康财报显示 , 脑健康筛查AI引擎已经成功落地爱康国际和美年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