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雪藏三年,犀牛智造新在哪里

从销量预测到智慧生产 , 犀牛狂奔 。
白色的车间内 , 工业机械臂前后移动 , 将选择好的布料放置在凹槽内;工厂上方 , 传送带载着一件件未完成的衣物选择正在埋头工作的制衣工人;另一边 , 靛蓝色的牛仔裤瞬间被激光灼烧出各种时尚的「水洗」印记 , 同一流水线转盘上的纯棉 T 恤 , 每一件都能印上不同的图案和文字 。仓库内 , 物流机器人稳稳地将一人高的货物挪进挪出 。
机器比人累 , 屏幕比人多 , 这是杭州市内的犀牛智造工厂内一景 。从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牛仔裤、T 恤等成衣 , 一天之内 , 就会出现在天猫淘宝的商家店铺中 。
四年前的云栖大会 , 马云首次提出「新制造」的概念 。它不是单纯的制造业+IOT , 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度重构 , 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 。
市场规模达 3 万亿的纺织服装行业被选中 。2018 年春天 , 首家新制造工厂在临平破土动工 , 并且对阿里内外都严格保密 。整个项目被命名为犀牛智造 。正如其犀牛吉祥物一样 , 这个身躯庞大但却动作敏捷的「动物园」新宠 , 肩负的责任就是 , 将飘在空中的「新制造」概念进行落地 。
9 月 16 日 , 犀牛工厂曝光 , 新制造交出第一份答卷 。
犀牛智造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它不是简单地的产线升级 , 更不是用机器替代人工 , 而是利用数字技术建构了一个新的生态 , 前端连接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的 8 亿消费者 , 后端连接原材料、生产车间、物流供应商和淘宝天猫上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商家 。
淘宝天猫前端洞察的消费需求和流行趋势 , 可以 0 时差传递到生产端 。而通过 IOT 改造之后的柔性生产线 , 能迅速作出反应 , 短期内制造出产品 , 并推到市场进行验证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按需定制的时代真的来了 。
屏幕比人多 , 为中小企业服务三年前 , 伍学刚领了阿里巴巴CEO 兼董事长张勇(花名逍遥子)的「军令状」 , 但是新制造无法走阿里云「雨露均沾」的方式 , 只能一个一个垂直行业慢慢吃透 。在迪卡侬和优衣库的从业经验 , 让伍学刚选择了服装行业作为迅犀新制造的突破口 。这个市场规模 3 万亿的行业 , 规模足够大 , 痛点足够重——库存积压 , 让大量的品牌和企业生存维艰 。
和一般行业相比 , 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服装业 , 其实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且利润很低的行业 。像汽车、航空等传统工业 , 都以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为卖点 。而对于服装行业来说 , 除了一些超大品牌 , 微薄的利润让很多中小工厂面对数字化升级望而却步 。对于阿里来说 , 要想帮助这些中小企业 , 必须自己先做一个样板出来——犀牛智造工厂就是这样一个攻坚的成果 。
既然是智慧工厂 , 首先 , 生产线需要「智能」起来 。文章开头的描述 , 就是智慧工厂日常运作的场景 。除了工业机械臂之外 , 迅犀团队还自己研发了转盘式吊挂系统 , 可以避开障碍持续将衣物送到合适的工人手中 。
值得单独提及的是迅犀的神经网络——IoT 系统 。通过与阿里云达成 IoT 合作 , 工厂成为全行业 IoT 程度最高的一家企业 , 达 90% 左右 , 无处不在的 IoT 设备可即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 , 为工业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养料 , 推动算法不断优化 。由于工厂全部实现数字化 , 基于物联网的布局 , 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 ID , 不用人找货 , 可实现「货找人」 , 最大限度挖掘机器智能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