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贴秋膘 立秋吃肉解馋为啥还养生

【立秋贴秋膘 立秋吃肉解馋为啥还养生】立秋就要到了 。这意味着秋季就要来到我们的身边 。慢慢的夏季就要过去了 。人们有了食欲 。也不在担心暑热的 。但是立秋就像是纸老虎 。还是要做好防暑的工作哦 。其实立秋很多的习俗都是和吃有很大关系 。那么你知道多少呢?
立秋之后很多的食物都上来了 。所以有很多的秋瓜秋果 。但是人们最常吃的还是肉 。
赤小豆、井水服 。洗澡为防秋老虎
立秋 。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 。早在周代 。逢立秋那日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 。举行祭祀仪式 。汉代沿承此俗 。并杀兽以祭 。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 。冷飕飕;夜立秋 。热到头 。”从唐宋时起 。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 。以井水吞服 。服时要面朝西 。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
清朝 。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 。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 。体重减轻的话就叫“苦夏” 。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 。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 。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 。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 。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 。还会热上一段时间 。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
比如 。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 。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 。有的时候 。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 。放在泡澡水里 。
另外 。因为立秋是要庆祝的节日 。所以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秋日 。满街卖楸叶 。妇女儿童辈 。皆剪成花样戴之 。”戴楸叶的习俗 。今天在胶东、鲁南一些地区仍有保留 。
红烧肉、爆肚冯 。解馋之余还养生
立秋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 。伏天人们胃口差 。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瘦了当然要补了 。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 。首选吃肉 。
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 。比如 。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 。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 。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 。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 。
讲究的文人墨客名伶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 。吃爆肚有养脾胃之功效 。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 。北京人吃爆肚讲究去东安市场、大栅栏的门框胡同和东四牌楼等地 。那儿有着名的爆肚冯、爆肚满等 。他们的爆肚制作精细 。肚嫩佐料唯美 。
着名作家鲁迅、巴金、丁玲等名人曾是门框胡同的常客 。戏剧名伶梅兰芳、马连良、李万春、小白玉霜等也都很喜欢吃爆肚 。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 。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 。回到家里洗净 。在炉子上坐好了锅 。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 。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等 。用文火炖 。
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 。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20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的 。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 。可以说在这一天里 。整个城市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
其实立秋这天吃炖肉 。除了久远的风俗习惯以外 。对养生保健也是大有好处的 。因为夏天太热 。人们会不自觉地偏食 。这对人体的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害的 。往往还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和生物机能造成影响 。
而就在立秋的时候 。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体内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 。同时 。料包内的各种中草药的中和 。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疗效 。所以说 。立秋吃炖肉既解了馋 。又起到了保健和养生的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