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三 )


而Jodi A. Mindell的研究也指出,睡前仪式如果可以天天配合,宝宝睡眠就会愈好哟!
[心理]相互回应期
心理发展温尼考特指出,要能顺利协助宝宝自我的分化与结构化,可从「身体需求」与「相互情感需求」出发 。此时期,除了适时响应宝宝的生理需求(例如:肚子饿了、想睡觉了)外,游戏会形塑相当重要的经验 。此外,马勒提出宝宝的「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也会在6-8个月开始,并在8-10个月逐渐达到高峰,因此适时的响应宝宝的感受,能提升宝宝的适应 。
心理照护此时宝宝已经有较多语音,可一边观察宝宝的表情与发出的语音,多猜测宝宝的感觉,用很简单的迭字、词汇说出宝宝的需求(例如:宝贝想睡觉觉、吃嘴嘴呀),并且给予帮忙或安抚的语言与动作(例如:抱宝宝、帮宝宝拿奶嘴) 。游戏的型态,建议运用可以促进亲子互动的活动,例如:唱旋律较一致的歌曲、说剧情较单纯重复的故事,每当唱到或说到一致与重复之处,停下来观察宝宝的反应,等待宝宝给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响应,再继续下去 。
接近一岁的宝宝,也可能喜欢模仿你的动作,或享受与你一起翻书的过程;这时,触觉类型的「翻翻书」也能增进互动的趣味 。此外,由于此时期宝宝的陌生人焦虑较明显,因此当家中有宝宝不熟识的其他人来访时,适时的关注与响应宝宝的感受,避免大人过度的逗弄,可协助宝宝的情绪较稳定 。

0-6岁孩子睡眠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想让孩子睡眠更好的父母必看

文章插图
【1-2岁】[睡眠]-夜眠变动期
睡眠发展在1-2岁总睡眠,是11-14小时,对1-2岁的幼儿而言,有些幼儿可能不需要上午的小睡时间,如果需要的话,会建议上午安排半小时左右的小睡,特别是当天早起的幼儿 。此外,下午仍建议可以有1-2小睡时间 。
1-2岁间的小孩,由于正经历分离焦虑的阶段,加上牙齿的发育、活动量增加,还有小孩逐渐想要掌握自主性,小孩会出现明显「睡眠退化」的情况,尤其在18个月时最为明显,这时原本已经规律睡午觉或晚上睡过夜的小孩,可能会突然出现午觉睡不着、晚上也常会无预警一直醒过来等等的情况 。
另外,「夜惊」也是常发生在1-2岁间的小孩身上,大概有36.9%的小孩会在18个月时出现夜惊的情况 。夜惊是发生在深睡期阶段突发性的觉醒,往往伴随惊慌失措般的尖叫、强烈的恐惧和自主觉醒的行为反应 。孩子同样对他人的安抚或呼唤没有反应,醒来后的意识也是混乱、缺乏定向感,不记得曾发生过什么事,少有梦境的描述,顶多是片段或单一影像的记忆描述 。
睡眠管理面对有分离焦虑而失眠的小孩,建议父母:
(1)发展并且维持好的睡眠仪式
(2)面对因为分离焦虑而产生的睡眠改变,莫紧张莫害怕,因为你的焦虑会加强小孩的焦虑,让他更睡不好,自信、轻松地处理,没什么大不了,这是每个小孩都会经历的阶段 。
(3)不要偷偷溜走,很多父母在面对有分离焦虑的小孩,会一直陪到小孩昏昏沉沉、要睡着了,才偷偷溜出房间,但这样会更加深小孩的不确定感,醒来你怎么不在旁边,反而更焦虑 。好的做法:说晚安,让小孩看着你离开房间 。
(4)当小孩需要的时候,可安抚小孩,但勿发展出不好的新习惯 。当晚上睡一半醒来哭,不要担心,你可以去安抚小孩,让小孩知道你会在(用行动再保证你会在),这也是让你安心的做法,但让这个安抚的过程尽可能无聊、短暂,勿拿出故事书、唱歌、或玩游戏,等安抚完成,就离开房间 。
[心理]分离安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