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替代三文鱼

1.虹鳟被归类为三文鱼了吗?
对于普通消费者,如果你不买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账,坚决不肯把虹鳟鱼叫做三文鱼,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如果消费者不买账,企业也好,行业协会也好,就无法长期坚持不符合大众认知的命名 。
以下为事件新闻原稿,供参考
近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这份标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把三文鱼当作“鲑科鱼类的统称”,按照这个标准,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淡水三文鱼”虹鳟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真正的三文鱼 。在针对这条消息的评论中,不少网友还是表达了质疑 。
三文鱼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名称,所以它的定义主要靠市场约定俗成而来 。消费者传统上认为的三文鱼,一般特指大西洋鲑,而不包括所谓的“淡水三文鱼”,也就是虹鳟鱼 。这份最新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把虹鳟鱼称为三文鱼,与大众的一般认知不符,难怪会引起争议 。
《这份生食三文鱼》标准是一种团体标准,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 。按照2018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供社会自愿采用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消费者,如果你不买这份《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账,坚决不肯把虹鳟鱼叫做三文鱼,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
如果消费者不买账,企业也好,行业协会也好,就无法长期坚持不符合大众认知的命名 。
而根据相关新闻报道,《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对寄生虫进行了严格规定,并且明确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 。所以,一旦水产企业真的全面执行这个标准,消费者在购买“三文鱼”之时,就要仔细查看标签,了解原料鱼来自哪里,到底是海产的大西洋鲑,还是淡水养殖的虹鳟鱼 。
2.三文鱼和虹鳟鱼的区别
一,看大小 。虹鳟鱼能长到5斤以上已经很不错了,而三文鱼长到15斤以上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
二,看颜色 。虹鳟鱼身体两侧有比较明显的彩虹色鳞片并且肉质发白,而三文鱼的肉呈鲜明的橙红色 。不过,有些养殖户为了增加鱼肉色泽,会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的角黄素,这样一来,虹鳟鱼和三文鱼的差别就不大了 。
三,看脂肪层 。虹鳟鱼的脂肪层比较薄,没有三文鱼典型的红白相间的肌理,鱼腩部位更是无法与三文鱼的肥美相提并论 。
三文鱼有白色的脂肪条带,正是因为它的脂肪,吃起来才Q弹;而虹鳟鱼的脂肪含量较少,脂肪线很细,而且没有那么整齐 。
四,凭口感 。
三文鱼入口绵软,口感十分鲜嫩,而虹鳟鱼的肉质口感比较有嚼头 。

虹鳟鱼替代三文鱼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三文鱼营养价值:
三文鱼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鱼肉中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鱼类。此外,三文鱼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镁等) 。
三文鱼富含维生素A、D、B12及B6和铁,钾,钙,镁,锰,锌,磷,硒等微量元素 。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每周两餐,就能将受心脏病攻击死亡的概率降低三分之一 。
三文鱼还含有一种叫做虾青素的物质,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抗氧化剂 。其所含的Ω-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有增强脑功能、防止老年痴呆和预防视力减退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