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的饮食习俗和养生原则

小暑节以后 。人们的生活马上要转入热的节奏 。天气的炎热加上社会生活节奏的提升 。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的糟糕 。今天小编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小暑的节气的一些民情风俗和小暑里的养生知识 。
小暑节气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至此以后 。天气逐渐的转热 。小暑节气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 。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时 。
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表示天气已经很热 。但不到最热的时候 。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 。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 。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古籍《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 。”这时 。暑气上升气候炎热 。但还没热到极点 。
小暑黄鳝赛人参
每个节气都有特有的食物 。而这种食物往往在这个节气里成为特定的美食 。就如同“冬至”吃饺子 。“夏至”吃凉面 。“小暑”这一天的美食是黄鳝 。
在很久很久以前 。人们就已把黄鳝列入食谱之中了 。不少古人对黄鳝大加赞赏 。如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吟咏食物中 。有“杂药多剖鳝 。和黍半蒸菰”之句 。意思是说为吃黍米饭时 。须配以莼菜与鳝鱼制作的菜肴为妙 。
清人黄家骥在《湘江竹枝词》中也留有“莼菜鳝鱼新产出 。桃进春城价更高”的吟咏 。
吃黄鳝的传说
那为什么偏要在小暑这天吃黄鳝呢?相传 。远在三国时期 。“医圣”华佗得罪了曹操 。被打入死牢 。他痛惜自己的一身医术未能传人 。思忖着想把医书交给自己的夫人 。看管华佗的人敬仰华佗的医术和乐善好施 。便决定为他做传书人 。不料走漏了风声 。传书人被杀 。书也被烧成灰烬 。灰烬飞落到水田 。恰被黄鳝吃了 。从此黄鳝变得特别命大 。由此 。人们认为黄鳝可以去除百病 。免遭灾难 。
其他地区饮食习俗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 。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 。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 。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 。取巾拭汗 。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 。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 。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
在山东的临沂地区小暑时节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伏日煮麦汤给牛喝 。牛喝了能干活 。有句民谣如是说:春牛鞭 。舐牛汉(公牛) 。麦仁汤 。舐牛饭 。舐牛喝了不淌汗 。熬到六月再一遍 。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于温水海域 。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 。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 。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 。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
“六月六 。晒红绿 。”
在小暑时节 。各地还流传着不少习俗 。尤其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 。农历六月初六有很多节名 。如“姑姑节” 。此时正值农闲季节 。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如“翻经节” 。据说始于唐朝 。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如“晒衣节” 。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书籍)拿出来晾晒 。谓之“晒龙袍” 。据说此日晾晒后 。可以避免被虫蛀 。还有天贶节 。“贶”的意思是赐赠 。即天赐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