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体验地图/触点模版实战应用指南( 五 )


④ 创造情景故事
情景故事不会很枯燥会更抓人心,能够传达更多信息的同时,将产品信息与真实情景交融在一起,方便团队记忆理解以及更好的促进讨论 。创造情景故事的元素通常有:角色、场景、行动、事件、评价、情节 。看起来就像是在描述“我与xx产品的一天” 。

  1. 角色:故事的主人翁或是参与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2. 场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物理环境,例如早上八点半我在拥挤的地铁上抢到了座椅,并打开了手机;
  3. 行动:能够观察到且与主题有影响的行为动作,例如我被这个问题难住了,解锁手机并打开了这个APP;
  4. 事件:发生了什么事儿,角色间做出了什么反应产生了何种结果;
  5. 评论:角色怎样评估并作出决策,有了怎样的目标,并如何进行下一步 。其中任务目标是驱动的核心;
  6. 情节:一系列行为与事件的演变过程再到结果,从问题的发生到角色推进目标到结局 。例如经典的戏剧结构:

画像/体验地图/触点模版实战应用指南

文章插图
创造情景故事是要花费时间精力的,如果时间充裕你可以慢慢将相关描述进行转换,时间有限责挑取重点转化 。
⑤ 不要孤立使用画像
在前文就有描述到画像需要配合其他体验可视化地图一起才能更好的发挥效用,画像通常始终保持着个体视角,而且没有办法传达一系列完整的体验报告,所以为了更好的满足项目多样化视角的需求,尽量不要孤立的使用画像 。
⑥ 定期更新
产品发展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与市场变化,用户群体自然会变 。如果说产品在研发新的功能去开拓年轻化的市场,那同样意味着目标群体趋向年轻群体,这种时候就需要变更或新增用户画像,就不要使用旧的画像起步了 。
基本上做好以上细节,你的用户画像就大功告成了,这就像是结合STAR法则优化项目经历一样 。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业务人员能够去理解这些角色并代入角色视角思考,可以有效共情或决策 。
六、如何用好用户体验地图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用户体验地图的关键词:既定的用户群体、应用场景或领域,用户以某个持续性目标驱动与你的产品或服务发生交互,并且涉及多个阶段来实现目标,地图会通过由外而内的视角洞察产品服务是否契合用户的体验 。
由此可见在与用户研讨时,我们的问题或测试任务应该覆盖相关阶段或重要的任务流程,以此来获取体验地图的相关重点信息 。另外很多产品比较庞大,服务颇多,因此控制好体验的阶段范围也很重要,不仅会拉长工期也会使得焦点分散 。
1. 用户体验地图的构成简述用户体验地图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 用户目标阶段
  2. 用户与产品服务交互
  3. 痛点机会洞察
其实碍于不同产品和服务类型,体验地图的构成元素也有差异,不过在漫长的应用发展中也逐步趋于稳定 。
常见的构成元素:
1)用户需求或目标
在体验地图中,用户以需求或目标驱动与产品发生交互,需求或目标既定了要做什么,应该需要什么服务 。
2)行为阶段
行为阶段是界定场景的重要部分,以目标任务阶段的生命周期或者关键节点展开,不一定所有阶段托盘而出,阶段太多则不聚焦,细分太多则费时间也不一定快速见效 。
3)采取的行为触点或步骤
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展开的行为或接触的设备、泛功能应用等 。
4)想法与问题
在体验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是一些真实的想法感受 。
5)情绪波动与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