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 15个立春习俗你知道吗( 六 )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 。每年立春日 。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 。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 。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 。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 。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收 。
单贴在墙壁上 。用来镇压驱杀毒蝎 。如写:“谷雨三月中 。天师到门庭 。手执七星剑 。斩杀蝎子精 。”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 。如在黄表上写:“谷雨日 。谷雨晨 。奉请谷雨大将军 。茶三盏 。酒三巡 。蝎子立刻化为尘 。”用以驱除毒蝎 。陕西西乡一带人民 。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 。用柳枝鞭打四壁 。以禳除毒蝎 。
立春民间习俗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
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 。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
在周代立春时 。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祈求丰收 。回宫后要赏赐群臣 。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到东汉时正式产生了迎春礼俗和民间的服饰饮食习俗 。在唐宋代时立春日 。宰臣以下都入朝称贺 。
到明清两代时 。是立春文化的盛行时期 。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 。其迎春的礼仪形式称为"行春" 。在这些迎春活动中“服饰”与“打牛”是很重要的习俗之
明清时京兆尹和各府衙官员 。都必须将官服穿戴整齐 。去“东郊”的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去迎春 。即按规定的仪仗 。制作的春牛芒神、柳鞭等举行迎春礼仪 。然后进宫朝贺并接受赏赐 。
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 。在旧县志上有详细描述:“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 。里市各扮故事表演 。曰庆丰年 。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 。俟土牛过 。各以豆麻撒之 。谓散痘消疹 。
立春日祀芒神(指传统中统管农事的地神 。亦称春天之神)圣 。鞭土牛(用泥土塑造的一个牛状物 。亦称春牛)毕 。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地 。是日喜晴厌雨 。歌曰: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说的是 。打牛的前一天 。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 。称为“立牛” 。其旁要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 。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 。农事宜提前准备 。那“耕夫”如站在牛前 。表示春令早来应早些备耕;“耕夫”立在牛后 。则表示春令迟到;若人牛并行 。则春令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