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产品思考:数据埋点的一些小坑总结( 三 )


3. 埋点范围:点位的颗粒度应该怎么定当然 , 基于事件埋点也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1)怎么做到不重不漏?
因为基于事件的打点是一种归纳方式 , 那么分类怎么做到不重不漏 , 就是一门学问 。笔者个人想法是应该在整体埋点之前有一个清晰的划分 , 最好通过脑图的方式将产品可能涉及到的点位列出来 , 然后分析点位之间的关联性 , 再通过分类体系将其串联起来 。
2)怎么避免一个点位杂糅 , 复杂度太高?
这个是点位的颗粒度考虑 , 需要前置了解的是 , 一个点位并不是包含越多信息越好 , 因为太复杂 , 点位出错的概率也容易变高 , 以及后续进行数据拆分也更困难 。
在此笔者的经验有两点:

  1. 整体埋点之前 , 做全局思考 , 尽量做到不重不漏 , 一个点位的子字段除了常规的 , 特殊的子字段最好不要超过5个 。
  2. 对于不太好放到原有埋点体系中的点位 , 不要硬揉 , 可以新增点位 , 而不是直接放到一个类似的点位 , 并通过子字段进行区分 。
四、近期的一点工作和生活思考埋点是个永恒的难题 , 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完全清晰 , 点位还统计简单 , 如果做到了 , 只有一个可能:你负责的产品业务复杂度不高 。
但这也不是我们对于埋点惰性处理的理由 , 尽可能的多思考 , 埋点之前多想两点 , 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
1. 批评阻碍进一步深度思考最近看的《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中 , 有这么一段话让我很是警醒:
我在过往的生活工作中 , 心里总站着一个小人 , 对于所有觉得不合理不优美的事情和人做着无情的吐槽 , 这就是所谓“批评家的人格” , 这种小人出现的时候 , 反映在与人对话中 , 就表现成了“我觉得不对 , xxx” , 纵然很多时候你提出的问题并没有问题 , 但这种思考方式也阻隔了自己进步和吸取他人处理事情方式优点的道路 。
本质就是提出问题并不难 , 而解决问题才是更有价值和更有利成长的 。
2. 同理心体现不仅在与用户共情 , 还有跨部门合作时在进行跨部门合作时 , 我们应该更多像那个部门的人那样思考 , 为什么ta在推行这个项目时没有动力?为什么每次和ta沟通 , 总是在很多点上存在分歧与矛盾 , 而且额难以调和?
如果多站在部门合作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 才能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 推动事情更好的往下 。
#专栏作家#【策略产品思考:数据埋点的一些小坑总结】随心将夜 , 微信公众号 : 互联网菜鸟产品进阶之路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关注社交赛道和社区发展 , 擅长分析行业趋势 。